海谨新闻
HAIJIN NEWS
秘鲁巨型鱿鱼渔业分析报告:2025 年配额建议 19 万吨
发布时间: 2025-04-22 11:04:22

        物种概述与生态特性巨型鱿鱼(Dosidicus gigas),俗称“pota”,是秘鲁海域最重要的经济型头足类物种之一。它们栖息于高生产力的秘鲁海流(Humboldt Current System, SCH)中,扮演着中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捕食者角色。该物种具有高速生长、短生命周期(通常1年,个别可达2年)和一次性繁殖(semélparo)的特点,体长可达1.2米,体重65公斤。其生态适应性强,能进行纵向(垂直达1200米)和横向大范围迁移,但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尤其是温度波动和食物供应变化会直接影响其繁殖成功率与种群更新。


         资源与捕捞动态自2009年起,该物种的年捕捞量稳定维持在约50万吨,是秘鲁手工渔业的支柱资源之一。2023年,其捕捞量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21,925吨。然而,受2023/2024年ENSO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4年捕捞量骤减至188,345吨,仅为年限额的37.1%,为十年最低。其中6-7月短暂上升后,8月起降幅加剧,10月低至1241吨,显示出强烈的环境依赖性。2025年截至2月第一周,累计捕捞9183吨,虽略高于2024年末,但依旧远低于历年同期平均水平。(2015-2024年巨型鱿鱼的月度上岸量)渔船作业方面,2023年渔船覆盖全沿海,年底集中在北部;2024年上半年维持北部作业,随后转向中部,但由于资源紧缺,从8月起捕捞活动大幅下降,10月仅捕捞1,241吨,创历史新低。

环境变化的影响环境因子,特别是厄尔尼诺(ENSO)现象,是影响巨型鱿鱼资源最关键的变量。ENSO事件会削弱上升流,减少营养盐供应,从而影响基础生产力与整个食物链。高温也直接干扰了巨型鱿鱼的胚胎发育与孵化,尤其是在25℃以上时,几乎所有大于30cm雌体的卵均无法正常孵化,严重阻碍新一代个体的生成。2023/2024 ENSO事件不仅打乱了海洋流动和营养结构,还显著降低了幼体生存率,导致2024年的资源补充严重不足,表现为体长偏小(以31 - 33 cm的中型个体为主),大体型个体几乎绝迹。


       渔业分布与作业情况2023至2024年间,秘鲁手工鱿钓船队的作业区域经历了显著变化。2023年下半年,秘鲁鱿鱼渔船主要集中于北部海域(4°S至10°S),靠近厄瓜多尔海域。2024年初继续沿用该布阵,4月短暂回归原有渔场,2-7月作业范围扩大,自8月起逐渐南移至Pisco附近海域。然而,由于资源密度稀少,捕捞活动随之大幅减少。(2023-2024年秘鲁手工鱿钓船队分布图)(2023-2024年秘鲁手工鱿钓船队覆盖指数,红色表示covid-19特殊时期)

资源特征:体型、分布与成熟度1. 体型与分布:研究人员分析钓钩捕获样本发现,秘鲁沿岸巨型鱿鱼体长15 - 68厘米,常见长度33厘米,平均35.9厘米。分区域来看,北部海域464个样本呈单峰分布,常见体长33厘米;中部57个样本集中在31厘米;南部呈双峰分布,主峰50厘米,次峰25厘米,显示种群结构正经历由幼体向成熟个体的过渡阶段。(秘鲁沿岸整体鱿鱼大小结构)2. 成熟度:三大片区均存在大量未成熟幼体,南部幼体集中在25厘米左右,北部幼体覆盖全区间;成熟及产卵雌性在北、中、南部分别分布于26 - 53厘米、28 - 55厘米、29 - 68厘米体长区间。


        资源评估与建议结合环境趋势与资源可得性变化,报告建议2025年设定初步捕捞配额为190,000吨,同时强调必须实施持续监测计划,追踪环境、生物和渔业指标变化,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